进入西江苗寨,安顿好住宿的地方,我心里踏实了。拿上相机,坐上观光车,从观光台旁的公路轻松下山,直奔苗寨的中心。西江苗寨的中心区域在白水河的东南岸,许多的热闹都聚集在那里。此时正值金秋时节,空中弥漫着山野潮湿的清香,路旁不时闪过黄橙橙的稻田,闪过苗家漂亮的民居。虽然毛雨纷飞,我仍然心旷神怡。当弯曲的车道将我们引到山下村寨时,眼前一亮。美丽的苗乡秋景,像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除了惊叹,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
我们都知道,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迁徙民族。早在远古时,就被迫离开故土。历经五次大迁徙。从黄河、长江的中下游迁徙至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数千年来,苗家人备尝艰难、饱经沧桑,却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终于在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安顿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苗族村寨。贵州偏远冷僻、人烟稀少,符合当时苗家人的择居要求。自然而然形成了苗族最大的集聚地。我由衷佩服停驻在西江的这支苗家人,他们的先辈是何等的聪慧,竟然找寻到这样美妙的地方。
当我们在白水河上的风雨桥上歇息时,一个黑衣白须的苗家人,向我们诉说了西江苗寨的由来。苗家的先辈在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一支逃亡到贵州雷山时,发现了西江这个地方。当时西江是一片原始森林,荒芜人烟。汉朝时有史书记载:“苗民迁到鬼方”,这个“鬼方”就是西江。由于这个四面环山的“鬼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对安全。于是,“鬼方”有了苗家人,苗家人成就了西江苗寨。我明白了,是西江苗家人祖祖辈辈辛劳耕耘,才将这里建成了鲜花常开,碧水长流,绿荫绕屋,纯美如画的家园。
信步走在这个美丽的家园里,步步是“美景”,处处有‘亮点’。山林,田野、小河、吊脚楼、风雨桥,无处不流露着纯纯的、静静的美。就连白水河畔,苗家女人洗衣浆裳的地方,也成了美丽生动的迷人风景。你看,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岸边绿树的倒影微微晃动。苗家女蹲在河边漂洗衣物,随着她手中衣物的摆动,河水荡开层层涟漪。你再看竹篱笆作扶栏的下河石梯,道道石阶都用鹅卵石精心镶嵌。突然,一群孩童从对岸奔入河中,欢闹嬉戏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画面却鲜活起来。
天色渐晚。远近山峦、稻田,吊脚楼的轮廓,悄悄溶入渐浓渐厚的暮色中。民居前的石墩小径下,穿过排水孔的小河水,欢快活泼的流淌。激流卷起的白色浪花,照亮了已经黯淡的水面。朦朦胧胧的暮霭笼罩中,鹅鸭回笼,百鸟归林。河畔民居的灯光闪闪烁烁亮了起来。沿河客栈热情如火的招牌,客房窗户柔和温馨的光晕,令人平添一份思乡幽情。清凉晚风送来了菜饭的香味,谁家木楼响起了欢快的笑声?融进西江的快乐里,身在异乡不是客。
每人支付五元钱,坐上观光车。我们赶回山上的观景台。虽然夜幕低垂,湿雾笼罩。观景台上却人声鼎沸、游客如云。放目四望,满坡堆砌的吊脚楼群、苗寨中心的歌舞广场、白水河上的风雨廊桥,全都缀满明亮的灯光。千家灯火如满天繁星,万点闪烁似璀璨金珠。看着光彩照人的西江苗寨,心中涌起由衷的感慨:苗家人不再担忧流离失所,他们不仅拥有了美丽家园,还骄傲的挥舞点金之笔,大胆展示家园的辉煌,展示多彩的生活。
雄鸡引吭高鸣,将我从梦中唤醒。快七点了,赶快起床,洗漱。晨雾是西江值得观赏的一绝,万不能因贪睡错过难见的美景。好在住宿的位置极佳,几分钟就能走上山顶的观景台。凌晨的西江天色昏暗、万簇俱寂。我没有准备照明工具,只能小心翼翼走在滑滑的原石小径上。行至观景台下,仰头一看,惊诧万分。观景台上的风雨楼、吊脚楼浮现在迷迷蒙蒙的雾霭中,貌似梦幻仙境里的楼台亭阁。西江苗寨的神韵令人心醉魂迷,险些出现旅游天宫的错觉。远古时,西江苗寨曾名为“仙祥”,后来才更名为西江。此刻,我坚定的认为,“仙祥”的名称才是最贴切的。改回来。 天色微微放亮,晨雾渐渐淡薄。近山上的吊脚楼群,缓缓露出高低层叠的排列,远一点的大山,隐约透出树林的青、稻田的黄。远方连绵的群山,显出越远越淡的曲折剪影。挥之不去的湿雾,在大山的怀抱里罩着苗寨,拥着我。伸手摸摸,衣服湿润的,头发湿润的。不曾离手的相机,肯定也是湿润的。心痛之余我突然醒悟:昨晚回客栈时,已经确信干燥的被褥,变得湿润润的。害我自责考察客房时过于粗心。现在细想,西江苗寨白天毛雨、夜晚湿雾,被褥不潮湿才怪。客栈的房间如果不整天敞开窗户,恐怕连枫木的墙板都会滋生霉菌。事物的两面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完美体现。 鸡鸣狗吠,人声渐多。炊烟袅袅,西江苗寨醒来了。著名乐曲《苗岭的早晨》,那优美旋律表现的就是这里吧?晨曦中的西江苗寨是美妙的曲,也是绝美的画。那云遮雾罩,时隐时现的远山;那乱中有序,高低错落的楼群;那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那端庄秀丽,倒映在河面的风雨廊桥。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单调,意境丰富。好一幅淡雅自然的苗乡山水画。幸好有那随风扩散的白色炊烟,证实了眼前的一切不是画,是真实可信的西江,是触手可摸的苗寨。假如艳阳高照,或者白雪茫茫,西江苗寨又该是怎样?
游走在风景如画的西江苗寨,随处可见拿着相机的外来人,其中不乏背着笨重“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这样的情形很普通,许多景区里都能看到,我早就熟视无睹了。引起我关注的外来人,是许多练习风景写生的学生。他们面对自己选择的景物,或坐、或蹲、或站。个个手拿画笔,在纸上尽情描绘他们眼里的西江。听说不少的艺术院校都选定了西江苗寨,作为创作基地和教学基地。春夏秋冬都有师生来这里,每次来都要住上很多天。这些挚爱西江的艺术家们不知道,他们也成了西江苗寨的一道美景。 风景如画的西江苗寨,是你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还是艺术家增添了你的灵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