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学名:Equus przewalskii)它的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从比例上来说,头部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尾巴粗长几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状,不似家马自始至终都是长毛。头部长大,颈粗,其耳比驴耳短,蹄宽圆。整体外形象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
普氏野马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是地球上目前唯一幸存的野马种群,原生地是中国的新疆准格尔盆地与蒙古沙漠区域。普氏野马共有66对染色体,比家马多出一对。成对出入并群居生活。 普氏野马于1879年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新疆探险时首次发现,全世界了解到中国尚有珍稀活化石生存,便以他的名字为该种群命名为--普氏野马。
他当时买了两只成年母马与两匹三个月的一对小马,杀掉两只母马后按照原比例制作成标本带回国后巡展而震惊世界,那对小马后来成为俄国野生普氏马群的头族。
随后短短的20年近1800匹野马从中国新疆被成功带回世界各地并繁衍起来,大型成年母马则被杀掉制作成标本运出。到1907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再回中国新疆之时,野马已经不多见了,在1908年出版的《探险中国--1907》法文版本与俄文版本一书中普氏对此情节著有详细的记录并配有照片。 中国境内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在中国已经灭绝。 1986年8月14日,中国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专门机构,负责"野马还乡"工作,并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成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随着18匹野马先后从英、美、德等国的运回,野马故乡结束了无野马的历史。 2001年8月在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进行普氏野马在中国的首次再引入放归实验.目前分别在达板城和卡拉麦里与甘肃的敦煌三个普氏野马的野生基地,成功繁衍到第四代,成活率80%。 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野马生活在半散放状态下。
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存活的唯一野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意义。演化史长达五六千万年的野马,比大熊猫、鸭嘴兽等"活化石"更具有动物演化研究价值全世界目前只有1400多匹,比大熊猫的数量还稀少,被誉为“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动物”。 骄阳下,这一对恩爱的夫妻飞驰进入大草原的那一刻,棕毛飞扬,华丽而高贵。 我久久伫立在216国道上,目送它们渐渐远离的身影,为生灵们祈福。 祝愿它们在祖国大自然的怀抱里能够平安而自在的繁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