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 [打印本頁]

作者: jjok2019    時間: 2024-6-12 18:13
標題: 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

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吃喝住行中,吃又位列第一,可见古人对于饮食是何等的看重。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理论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人们不单单只求有的吃,能吃饱,更加注重怎么样吃得好,吃得健康,吃的养生。因此古人留下的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吸取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深远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由此可见,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人的身体之中,阴阳的运行,五行的相生,没有不是由于饮食的作用的。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饮食得宜,可以摄取各种养分,延年益寿,许多疾病都能通过饮食来预防、缓解。饮食失当,又是致病折寿的原因。所以,现如今许多人光从口味出发来考虑饮食问题,是很不够的。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和制度。医家用食方,烹饪师按食物的功能性味做菜,成为很自然的事情。而现代也有营养学这一专门研究,医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医和食共同为除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夜不可多食”、“一日之忌:暮勿饱食”等等。众多养生家都赞同“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的观点。善于养性的人,饥饱应当适度,饥饿了就吃饭,口渴了就饮水,要少量多餐。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102/)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