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历史舞台,演绎着多少民族兴衰;浩浩生命长河,孕育着多少文明延续。纵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身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族,在古老中国西北广袤土地上繁衍生息,谱写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发展史……
三面环山的伊犁河谷温和而湿润,自古以来就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力。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常年奔赴于转场路上,携家带口赶着羊群,从一个牧场转向另一个牧场繁衍生息,形成一种独特的游牧文化。在伊犁河谷的特克斯县南侧的喀拉峻山,有一种较为古老且更为独特的转场方式——包扎得尔冬牧场大迁徙。
近几年来,虽然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问题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得以实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但这沿袭上千年之久的包扎得尔冬牧场转场大迁徙依然存在,只是进出冬牧场不再是携老扶幼,而主要是由每个家庭的劳动主力负担,其余人则在定居点生活。这对于进出冬牧场的安全性和转场进度来说都有极大的提高。
这是由冬牧场转向春牧场的大迁徙,说是“大迁徙”一点不为过。十多万头牲畜浩浩荡荡翻越天山,由温床般山峰交错的河谷地带翻越海拔3700米的乔拉克阿苏达板再下降至喀拉峻草原腹地,途经近百公里险而危的路程,大部分路面宽度不足半米,多邻悬崖峭壁。近一半路程是在厚达半米以上的积雪中行走,不论是牧民骑的马,还是迁徙的羊,脚步稍有不慎,就会被陷入雪窝子,动弹不得。要想顺利翻越天山,就要沿袭前“人”留下的脚印,也恰巧是这不足半米的雪路,让这转场变得独具一格,如同被串在一起的珠子,羊群排成线状长队,穿越天山。
临近春节,包扎得尔冬春牧场转场即将开始,有幸能来到特克斯参与到这场迁徙的纪录片拍摄中,而我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这场迁徙。
从特克斯县开车来到喀拉峻草原腹地的喀拉达拉乡琼库什台文化村,这是一个主要由哈萨克族牧民组成的村子,村子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是伊犁河谷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汽车能走的路也就到这里了,接下来的路就要从这里骑马进山。
收拾好行囊,匹配好自己的马,时间也到半下午了。我们这支拍摄队伍在琼库什台村老村长特留甫别折·三尔山巴依的带领下,沿着村旁的琼库仕台河浩浩荡荡进山了。
进山的路起初平坦而宽阔,随着海拔的升高骑行的路就变得狭窄而艰险了。马行走在崎岖山道中,穿过一片松树林又翻越一些小的丘陵,大约两小时左右就到达第一个转场服务点——阿尔夏勒托尔服务点。这些服务点是当地政府为确保转场期间道路畅通有序,转场牧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立的。服务点是将合适地理位置的牧民家改造而成的,储备了米、面、油等物资,保障牧民的转场生活服务需求。服务点周围山头设有防狼群夜间突袭牲畜的太阳能灯,主要为过往牧民及他们的牲畜群,提供更安全的临时食宿休息场地。政府部门也会给设立为服务点的牧民家一定的资金补助,也正是因为这些服务点的设立,使这条危险重重的包扎得尔冬牧场大迁徙路线变得安全许多。
经过一宿的休整,我们的马队再次出发。今天我们要骑马进入雪域高山,翻越海拔3700米的乔拉克阿苏达板,直至抵达第二个转场服务点——克孜勒塔斯服务点(红石头)。
一路上,无论我们还是我们骑的马,都无比艰辛。大部分的马匹都摔倒过、累倒过,还好大家在日落之前都平安抵达孜勒塔斯服务点。经过一整天的骑马,部分成员因骑马途中颠簸所致,无法继续骑马前行至拍摄目的地(一个叫蓝石头的地方)。晚上休息时经过协商,我们还能继续骑马的队友与当地牧民一起,继续骑马前往蓝石头那的牧民家拍摄转场,不能前行的在这里修养。
次日一早,在老村长的带领下,我们继续骑马前行。今天要走的路比昨天更艰险,虽然没了积雪的阻碍,但不足半米的马道上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深渊,让我们这些骑马新手心理上着实有着“步步惊心”的危机感。
途中,突然听到山谷中传来如猿鸣声一般的呐喊声,回荡在山谷间,带队的牧民也发出了同样的呐喊声作为回应。看向牧民呐喊的方向,寻觅小会,在对向有些许松树隐晦的山梁处发现两个芝麻粒般大小的身影在晃动着。在这空无一丝信号的深山老林里,听到人们用这样原始的呐喊声交流,看着那山梁上晃动着的身影,让我瞬间意识到,当今人类在远离文明时,面对大自然时依然是这样的渺小……。时至中午,我们有惊无险地到达了“蓝石头”这个地方。
赶到这里时,一户牧民正在收拾行囊,准备举家迁徙。他们将来年还需要用到的生活物资埋在附近的山洞里,将可以带走的生活用品绑扎成捆,绑在马背两侧。一家人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准备着……。
马群、羊群都已蓄势待发,即将要构成一幅幅颇为壮观的迁徙画卷。宁静的山谷,妖娆的雪雾,与壮观的迁徙景象巧妙的在眼前铺展开来,沿途的艰辛疲惫,瞬间烟消云散。我们跟随牧民一起开始转场,牧民赶着羊群走着,我们用手中的机器记录着。由于天色渐晚,考虑到我们骑行水平有限,不宜夜间骑马,我们必须超越羊群,在夜幕降临前赶回驻地。于是大家都收拾整理好相关器材,紧赶慢赶在天黑前赶回了克孜勒塔斯转场服务点。
回到服务点,夜已经黑下来了,还好我们都平安抵达。午夜,羊群也陆续到达克孜勒塔斯转场服务点,随着羊群的陆续到达,这里变成了一个热闹的牲畜市场。羊群被关在了不同的羊圈里,马匹被拴在不同的木桩上,牧羊犬也都自己找寻自己的落脚点,马鞍子被堆成了墙……。寒冷的夜晚,牧民轮班值守着羊群,拿着手电筒在羊群间来回走动,只为这一夜羊群不被狼群偷袭。
拍了些星空照片的我,还是扛不住疲惫的身体,挤进木屋内的大通炕睡着了。深夜被几声炮声惊醒,次日一早得知,昨夜山间发现狼群,值守的牧民只能通过放炮驱逐狼群。
还来不及交流昨晚狼群的事,牧民的羊群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服务点,我们也来不及吃早饭,收拾好行囊火速上马去追迁徙的羊群。今天的转场所经过的路程是我们此次前来拍摄的主场,羊群将排成线状长队,“串”越天山。
山体岩石之上,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在风吹雪的掩盖下,看似如沙丘般柔和的白色曲线下,却暗藏“杀”机,稍有不慎,羊蹄就会塌陷于雪下石缝中,牧民骑的马也不例外。积雪的阻碍使羊群行走的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行径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直至停滞不前。牧民解决的办法是从羊群中挑选出一批“勇敢者”,赶着这批勇敢者先走进这狭窄的雪道上,慢慢地后面的羊也跟上了。时不时,路上也会出现一些“调皮”的家伙,跳进雪窝里,如静止漂浮于湖面的小舟,动弹不得,只能眼巴巴看着伙伴们走远,羊群最后面的牧羊人下马营救一下,方能脱险。行径在这狭窄的雪道上,时不时也会出现临时的“交通拥堵”,具体原因就五花八门了,排着队的羊群连同我们这些人一起只能排队静候“畅行”。
时至中午,艳阳高照,我们与羊群顺利到达了海拔3700米的乔拉克阿苏达板,牧民也会将排队的羊拦截在一块不大的安全平台处休息。大家从自己马褡子里取出准备好的食物,卧坐于雪地中进食,哈萨克族牧民喜欢吃一种叫“波尔萨克”的油炸发面类食品,他们将波尔萨克掺一些雪在上面,在口中含一会再咀嚼吃,既补充水分又能填饱肚子。休息片刻,又重新组织羊群排好队,从冰达坂上逶迤而下,弯弯曲曲的转场队伍在雪原上形成美丽的曲线,这座安静的山脉被我们这群来客点缀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站在达板顶处,望着下山的羊群,心中顿生出一股敬畏之情。深感我是多么荣幸,能亲历包扎得尔冬牧场的迁徙转场过程,目睹这未曾想象过的壮美景象。将无人机升至高空俯瞰,原本白雪皑皑的天山之巅,显现出一条巨大的细长“蠕虫”,缓缓前进,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很。也正是这渺小的生命线,最终征服这浩瀚的雪域高山,来到新的牧场,迎接春天的到来。
而我们的拍摄也告一段落,继续尾随着羊群完成最终的跟拍。看着羊群都安然无恙抵达春牧场,我们揪着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这一路上所经历的这一切都让我这颗还算年轻的心感到澎湃。生命如源源流淌的河流,那一只只的羊以及尾随在后面的我们人类,都是这条河流孜孜不倦的水,这些水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生命的力量,这力量穿越了浩瀚的雪域高山,也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102/) | Powered by Discuz! X2.5 |